一、研究架構與假說
本研究的研究架構圖如圖1所示,由使用平台的動機、平台的功能以及使用後勞動成效所組成。其中,使用平台的動機又分為平台特性、內在動機與社會影響。我們提出了3種假設以研究使用者使用平台的動機與使用者使用後之勞動成效的關聯,茲分別說明如下。
圖1 本研究研究架構圖
H1、使用平台的動機對平台的功能有正向影響
當勞動者具有較強烈的使用動機時,例如希望獲得更多工作機會、減輕經濟壓力或累積職涯經驗,他們在使用平台時往往會更積極地探索與體驗平台所提供的各項功能。這些動機使得使用者更願意投入時間去理解平台的操作方式與服務特點,並進一步提高對平台功能的感知與評價。因此,使用平台的動機愈強,對平台功能的正向認知與使用程度也會隨之提升。本假設旨在探討使用者動機與平台功能之間的正向關係。
H2、平台的功能對使用後勞動成效有正向影響
線上打工平台若能提供良好的功能設計,例如彈性排班、薪資透明、技能匹配與即時更新資訊,將能夠提升使用者在工作安排與任務完成上的效率。這些功能不僅能降低求職與接案過程的資訊落差,也能提升使用者的就業體驗與滿意度。當平台功能越完善,使用者越可能在勞動成果上展現出更佳的表現,如增加收入、累積多樣化經驗與提升技能運用。因此,平台功能對使用後勞動成效應具有正向影響。本假設旨在驗證平台功能與勞動成效之間的正向關聯。
H3、使用平台的動機對使用後勞動成效有正向影響
當使用者有明確且強烈的使用動機時,他們在平台上的參與度與投入度往往更高。例如,為了改善經濟壓力或累積實務能力的需求,會驅使勞動者更積極尋找並接下適合的工作機會。這樣的動機不僅影響他們的行為選擇,也會反映在最終的勞動成果上,如提升收入、增加兼職機會或改善經濟狀況。因此,使用平台的動機愈強,使用後所獲得的勞動成效也愈顯著。本假設旨在檢驗使用平台動機與勞動成效之間的正向影響關係。
二、問卷設計與操作型定義
為了研究上述各項研究假說是否成立,本研究透過問卷蒐集的方式來取得資料以衡量出各項構面,並據以進行後續各項統計分析,而各構面之問項設計如表1所示。
表1 本研究各構面與衡量題項
本研究之問卷除了包含上述各個面向之外,也包含受訪者的基本資料,包括其性別、年齡、目前的主要職業身分、教育程度及目前的工作狀態,希望能夠了解不同人口統計特徵的使用者是否在上述研究議題上有所差異。問卷中之使用平台的動機構面分為三種類型:平台特性(P)、內在動機(I)與社會影響(S)。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將透過網路問卷方式,蒐集小雞上工的使用者對於由使用平台的動機、平台的功能以及使用後勞動成效等構面的資訊,先透過信效度分析來了解構面問項的設計是否適當;其次則針對各構面分數進行計算,進一步進行基本敘述統計;再者,針對各構面與人口統計變項進行變異數分析(ANOVA),以了解不同背景特徵使用者之差異情形;最後則進行相關分析與迴歸分析,以探討各變項間之關聯性與影響程度。
研究假說與研究方法

